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8797威尼斯老品牌一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时间:2008-10-10     浏览次数:

        近日,学院又传来喜讯,余龙江教授的生物工程类课程《发酵工程》通过了教育部的审批,被评为“2008年国家级精品课程”。这是继今年7月份被评为“2008年湖北省精品课程”之后,该课程获得的又一殊荣。

一、师生互动的课堂,收效丰硕的课堂

  如今《发酵工程》的课堂,是老师和同学互动的课堂。老师设计了清晰的课程思路,并充分与实际相结合,将抽象难懂的知识点转换为简单易懂的概念讲授,这样易于同学们理解。与此同时,实验室及车间观摩、课堂互动、课外文献查阅等多种形式的教学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基础实验、综合实验、自主创新设计性实验和实习等的系统训练,培养同学们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以及课上课下的互动,帮助同学们学习这门专业课,也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事实也证明了这点,在校内学生评教指标的统计结果中,这门课的满意度自04-05学年以来,不断上升,而学习这门课的班级平均成绩也达到了85分。

二、课程发展的轨迹,精品课程的诞生

  《发酵工程》是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领域的重要课程。我校早在1992年就开设了这门课,当时课程名称为《生化工程》,重点介绍生物技术成果产业化相关原理和技术,课程学时为56学时,而当时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就是余龙江教授。在发展过程中,还先后增加了《生物产品后处理工艺学》课、演示实验、综合实验、课外实践等配套课程。

  1999年,随着教育部本科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的实施,我校生物技术专业也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教学改革,而将原来开设的《生化工程》分成两门课程——《发酵工程》和《生化工程》。《发酵工程》课程的主讲教师是余龙江老师、李为老师和鲁明波老师,课程学时为40学时,才形成了如今的《发酵工程》课。

  2002年,顺应学校对本科生总学时数的缩减调整,生物技术专业课程进行了进一步调整,将《发酵工程》理论课程的总学时调整为32学时,并进行了一系列的配套课程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大大强化了实践教学环节,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并提出了体现“宽基础、少而精、强实践、重能力”的教学思想。课程体系构建上继续遵从上中下游一体化的教学理念,注重生物学基础和工程学基础有机结合,注意发酵过程优化控制及放大规律的重点讲授,体现现代发酵技术的特点,形成了我校《发酵工程》课程的教学特色。

  在教材方面,在多年教学和科研积累的基础上,余龙江教授也开始了自行编写《发酵工程》讲义的工作,并在他的组织下,到2006年,在讲义的基础上组织编写并出版了正式教材——《发酵工程原理与技术应用》(余龙江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该教材还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得到了国内同行的高度评价,并于2007年评为国家精品教材,目前已重印3次(每年重印1次),自2006年首次印刷以来发行量已超过1.5万册,被国内许多大学相关专业选用。

  在教学手段方面,该课程从最早的单纯的板书教学过渡到采用投影教学,2001年开始采用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的电子课件增加了教学的信息量,提高了教学的生动形象性。同时,通过认知实习和生产实习,在发酵生产现场进行教学、实习和工程实践,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聘请发酵领域大型合作企业技术负责人给学生上发酵经济学方面的课程,增强学生技术经济一体化的技术观念,学会把握技术开发的方向和技术应用的关键。此外,围绕本课程建立了一系列课程群,如《生物化工原理与设备》、《生物分离技术》、《生物制药工厂工艺设计》等,对同学们深入系统地学习和巩固该门课程提供了帮助。

        经过多年的建设,目前《发酵工程》课程组已形成了一支由9位教师组成的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的教学队伍,其中,余龙江教授、张晓昱教授、李为副教授、鲁明波副教授共同主讲理论课程,还聘请1位大型知名发酵企业负责人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讲授,重点进行技术经济学分析,并协助指导学生在企业中的实践活动,加强学生对技术和经济一体化的认识,强化学生对课程应用的认识,提高其工程实践能力。吴元喜老师、周蓬蓬老师、胡道伟老师和刘幸福老师共同承担实验课和实践课。该课程在学院的教学计划中已被列为专业平台课程,是我校的精品课程,2008年7月评为省级精品课程,而不久前也顺利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三、完善不足的方面,赢得普遍的认可

  “金无足赤”——这是《发酵工程》教学团队的老师们自我鞭策的警言。在多年的教学中,他们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在不断的自我审视和自我完善中提高。在新的发展时期,他们又发现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新的教学发展方向。如他们发现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中有些图表的制作精度尚需提高,还有些内容和图亟待制作成动画,需进一步提高课程的生动性和形象性,有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还有应该加快完成正在进行的立体化教材的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毋庸置疑,有着这样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服务于学生的教学理念,课程的发展一定更加迅速。

  今年是丰收的一年。同时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课程,对于《发酵工程》教学团队的意义非同寻常,而对于学院教学质量建设工作也是一种莫大的肯定。然而,荣誉只能代表过去,新的目标又在眼前:花3~5年的时间,在课程内容与其它课程的衔接、教学内容的创新与国际化、师资队伍水平夯实、立体化教材建设、学研产联合的校企实践基地建设及探究式实践教学改革、教学管理及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对该课程进行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形成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实践教学、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的示范性课程。他们希望通过努力,将这门课建设成为对我国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发酵工程》的教学起到示范作用的“精品课程”。(生命学院记者团   黄 伟)